您好,欢迎访问云县中医医院官网!

健康热线:

医院新闻

【患友投稿】结缘云县中医院治未病科

又是一年三伏天。看到微信圈里的信息,说头伏是冬病夏治的最好时机,于是迫不及待地走进了治未病科。

洁净的屋子弥漫着淡淡的艾草的清香,前来诊疗的人还真不少。男女老少都有,中老年朋友居多。静静地听着张菊医生对患者耐心地询问,亲切和善的微笑,不厌其烦地解答,感觉医生的态度就是一副最好的解药,能让患者和家属看到希望和信心。

image.png

三伏贴又称三伏天灸,是一种源于清朝的中医疗法,以“冬病夏治”为原理,在一年中最炎热的三伏天将中药敷贴在特定穴位上治疗秋冬发作的疾病。敷贴的膏药如医保卡大小,一般四个为一组使用,针对不同的疾病,一般要将四片膏药一起贴在后背的不同位置,根据个人皮肤敏感度不同保持几个小时即可揭下。  

三伏天是以农历推算,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十天后)为中伏,第五个庚日(再十天后)为末伏,均为一年内最炎热的日子,人体阳气最为旺盛。进行三伏天灸时会使用辛温的外用药材,如生姜、白芥子、麝香、细辛,敷贴于特定的身体穴位上,可防治过敏性鼻炎、咽喉炎、哮喘、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秋冬发作的疾病。

“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这是古时中医养生的场景,讲的是对于身体虚弱者来说,三伏天针灸、拔罐能起到与冬天吃补品一样的效果。可见,除了穴位贴敷,冬病夏治还有很多手段。在临床上,冬病夏治的方法以穴位贴敷(即三伏贴)最为普遍,此外还有针刺、艾灸、理疗、按摩、泡洗,以及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物等方法。其原理归结起来只有两条:一是针对寒邪,二是针对虚寒体质。

哪些病算“冬病”

中医认为,冬病主要指人体受寒气侵袭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常见的如反复感冒、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鼻炎、关节炎等。这些疾病呈明显的季节性,秋冬季加重,夏季有所减轻。

冬病有两大特点:1.患者为平素阳虚体质的人。多表现为面色苍白、怕冷、四肢冰凉、自汗。2.疾病症状遇寒加重。如80%的哮喘患者都属于阳虚体质,入冬以后,咳嗽、喘憋的程度都明显增加,此时,应“急则治其标”,先控制咳痰喘的症状,等到夏季再采用温阳散寒的中药外敷祛除伏痰、扶助阳气、增强体质,使冬季症状减轻,或不再发病。

冬病夏治为何选三伏

从入伏第一天起,就意味着一年中气温最高、最热的三伏天正式登场。这时,利用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随之生发渐旺,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运用补虚助阳药或温里散寒药物,天人合击,最容易把冬病的病根拔除,这也是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的原因。夏季人体气血流通旺盛,药物最容易吸收,而三伏期间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进行贴敷治疗,最易恢复和扶助人体的阳气,加强防卫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三伏贴什么时候贴

每一伏的第一天,是敷贴的最佳时机,若错过了这天,头伏内无论哪天贴,效果也都可以,患者只要在接下来的二伏、三伏对应的日子贴敷就行。每10天贴1次,最好是连续贴3次,为1个疗程,并且连续贴3年。三伏贴一般在头伏、二伏、三伏的第一天上午11时以前贴完药饼。上午11点到下午1点是午时,中医认为此时人的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若刚贴完药饼,药力最容易渗透到体内。

听着医生的轻言细语,看着每一位患者专注的眼神,浏览医院墙壁上随处可见的中医关于养生与保健的宣传标语,真正体会到了中华医学的深入人心。也切实感受到了云县中医院认真贯彻习近平主席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号召。

我从小体弱多病,加之职业使然,所以近几年每到杀年猪季节,咳嗽就应时而来,各种土方单方都用尽还是收效甚微。直到去年听说云县中医院三伏贴的神奇疗效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走进了治未病科。开始还是感觉身上贴满膏药应该是老年人的专利,尤其是在胸骨上窝部位贴一片药膏,天气热高领又穿不住,挺害羞的。但想到一到冬天整夜咳得睡不了觉,上课一讲话呛得快窒息的感觉就坚定了决心,一连贴了三个疗程,去年冬天咳嗽症状减轻了许多。开始贴的时候,因为担心药力不够,所以贴的时间很长,结果敷贴部位就跳起水泡,红肿奇痒,后来减少些敷贴时间,并且适当拉开敷贴天数,一感觉痒得难受就撕掉,红痒症状很快就消退了。

 

今年我毫不犹豫地就选择了头伏第一天敷贴以达到最好的疗效。

我喜欢中医的神奇疗法。去年期末考试前,因为连续批改试卷,睡眠又差,导致一天早上醒来右边脖颈和右边身子疼痛僵硬。早上强忍着上好课,放学后立刻走到治未病科,张医生很快开了拔罐疗法,半个多小时后身子不疼了,浑身轻松。走进来时和走出去时的感觉就像两个人。拔罐就像施魔法,有立竿见影之效。

难怪中医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我也很骄傲,我的学生很多都选择了学习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作为中国四大国粹之一,我希望有更多的医生将祖国传统医学发扬光大。

感谢治未病科!在医患关系成为敏感话题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反思:不要等到大病来临,无药可治才想到神医和神药!


×